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全国开发区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叠加江苏最大自贸片区开放平台优势,坚持国际化视野、系统化思维、开发区特色,在大部制改革、扁平化管理的“小政府、大社会”总体架构下,创造性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务服务领域制度创新案例,以“1+1+3”模式全力打造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放管服”改革基层治理典范、一流政务营商环境示范区.
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获得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五连冠”,国家级高新区排名跃居第四,长三角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园区类第一;境外投资各项指标全省占比保持领先; “线上融易办、线下融驿站”模式荣获中国营商环境“亲清环境创新奖”、2020中国数字政府应用示范奖等。
一是构建一个多元立体的基层政务服务架构,确保放权出效益、服务更精准。一是涉企涉民事项实现分类服务。省内率先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全链“集中”服务市场准入准营和投资项目建设;省内率先组建全科社工队伍,35个社区工作站“就近”服务市民,并依托社区网格员队伍,为老年、残障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政务服务;国内首创“融驿站”政务服务模式,在企业密集度高、行业集中、需求量大的产业园区、国资载体、商务楼宇、银行机构等地设立“融驿站”,目前布局9个站点,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咨询帮办代办,以政务服务“下沉”换取群众满意“上升”。二是向上做好精准赋权承接。依托自贸片区、开发区等平台做好上级支持对接,近年承接到位200余项授权,大大推动了片区社会经济发展。全省首个获得QFLP委托登记权,颁发省内首张外商独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开设全省首个境外投资“单一窗口”、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及居留证件办理专窗。三是向下向外充分授权。一站式服务中心开创涉企业务国内“授权审批”先河,市场准入、项目建设等涉企服务90%以上向窗口授权;发布60项授权基层办结事项清单及“融驿站”个性化服务清单,向国资载体、银行等外部力量赋能,最大限度向一线窗口赋权。
二是打造一个智慧办事信息化平台,以数据赋能服务、以技术促优改革。一是夯实平台公共基础能力。园区“一网通办”依托省市赋能,在省内率先实现用户体系互认,率先开展全省电子证照应用试点,开展国家级单套制归档试点,主动承接电子印章、签章赋能;同时,创造性探索打造专属用户空间、丰富智能审批场景应用、智能精准推送等特色公共支撑能力。二是优化平台办事、政策等公共功能。“一网通办”平台上线1100余项业务,在国内率先探索“全周期梳理、整合一类事、办成一件事、优化单事项”四级多维政务服务模式,编制企业(项目)、自然人政务服务全景事项清单,打造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生物医药、融资人才等“一类事”平台,提供人才申报、科技融资、管线报装等“一件事”服务,管线报装“一件事”获评全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项目试点,省内率先推行“行业综合准营”改革;同时,国内率先上线“一网通看”、“企服政策大脑”等政策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统一政策门户、精准政策推送服务,共同构成线上“整体政府”。三是助力各专项领域深化改革。国内首创海关信用“关助融”、产业用地“10+N”出让、环评审批改革等举措,为企业纾解融资、用地、环评审批难题;省内率先推行信息化电子踏勘、企业登记住所信息联网查验,辅助实现精准管理;国内首创电子营业执照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实现“刷脸评标”;省内率先实现商事主体远程“指尖查档”,方便企业办事;园区全域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省率先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综合计算工时、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出版物经营许可等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时限大幅压缩。
三是创新探索三个全链闭环管理体系,保障审管衔接、以评促改、精准供给。一是探索“审批-监管-执法-信用”闭环管理模式,国内率先通过开发信息化交互平台、深化业务链条与事项清单梳理,在审批、监管、执法、信用等部门间形成协同联动、系统对接、数据汇聚、信息共享常态化运行机制,推动实现行业部门主导监管、许可部门重点监管、多级部门联动监管、风险行业精准监管等闭环,最终实现源头预防、过程管控、末端治理全程贯通。二是国内率先制定政务营商环境科学评估机制,对标国际国内最优标杆,结合改革实践需要,定期深度测评区域现状,分析痛点抓准堵点精准施策,构建“改革-评价-再改革”的闭环体系,2019年以来开展两次年度政务营商环境自评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次年改革要点工作方案;三是省内率先打造区域“经济大脑”,以统一用户体系、企业信息空间、公共数据服务平台为基础,实施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信息“收集-处理-反馈”闭环管理,构建多维度企业画像及全产业链生态全景图,打造区域政策创新“赋能智库”,精准满足企业需求,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来源: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