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模定标准,而以“亩均论英雄”。2021年4月14日,长沙市“亩均效益”改革专题调研会议在长沙高新区举行。长沙高新区因以“亩均论英雄”促高质量发展实效,诞生众多“亩均效益”领跑企业等一系列优异成绩脱颖而出,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其他参会园区代表的一致好评。长沙市副市长邱继兴,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郭力夫,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体泽,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康小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帅军等参加调研或座谈会。
邱继兴一行实地调研了长沙高新区企业中电软件园及圣湘生物。中电软件园是高新区内央地共建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该软件园一期占地约300亩,拥有安克创新、长城等营收超过50亿元以及问卷星、映客、亚信、五八到家、中软等一批营收过亿的高成长型企业,其中活跃税收企业数量为1600家,税收超过10万元的企业230家,税收超百万企业数量60家,税收超千万企业数20家,亩均税收达到了每亩300万元,成为高新区“亩均效益”的领跑企业之一。
“得益于长沙高新区的政策红利,帮助中电软件园聚集了众多信创、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北斗导航企业,因为着力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发展,从而就能提高自身的亩均税收。”谈及这一成绩,中电软件园副总经理黎璐自信满满。
作为全国首批、湖南唯一新冠核酸检测产品生产企业,长沙高新区企业圣湘生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冠核酸检测产品供应商之一。“我们是湖南省唯一一家营收近50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2020年全年实现营收近50亿元,税收贡献近6亿元,我们占地仅37.7亩,亩产税收贡献高达1600万元,在湖南省名列前茅。”圣湘生物副总经理邓中平介绍道。
中电软件园、圣湘生物的高质量发展,是长沙高新区提升企业“亩均效益”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高新区通过招商把关,提高项目质量。突出引进有市里的龙头企业,严控投入产出比,产业链招商更趋精准,布局新兴产业目标更清,聚焦数字经济、新基建,一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项目快速落地,为园区未来产业发展凝聚新动能。
不仅如此,长沙高新区还通过建设促进,减少土地闲置,推进项目分阶段有效供地,九芝堂、三诺生物等企业均实现了三次及以上供地,既提高了园区的土地利用率,也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负担。高新区大力发展工业地产和孵化器、着力打造总部集群,通过腾笼换鸟,推进产能转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企业效益倍增。2020年长沙高新区实现企业总收入2820亿元,增长23.9%,亩均销售收入每亩达到840万元,亩均税收突破37.7万元。
“我们持续实施‘领跑计划’‘倍增计划’,通过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来提升产品质量,从而达到‘单企增效’的目的,提高亩均效益。”长沙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亩均效益”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理论的重大改革实践,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最务实最管用最有效抓手,更是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的最重要招法。
座谈会上,长沙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全市亩均效益改革工作情况,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宁乡经开区、浏阳经开区等12个产业园区负责人也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推进‘亩均效益’改革首先要找准定位,务必要突破园区的统计问题、闲置土地怎样处置等共性问题,最终撬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邱继兴指出,加快推进“亩均效益”改革工作,首先要找准长沙各园区的共性问题,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等重要指标,评价对象要分类别、分对象,做到应评尽评。要找准问题关键,拿出得力措施,以真金白金的税收、金融等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以科学方式先行先试,以“总量、质量、均量”为目标,力争形成具有长沙特色的高质量“亩均效益”发展体系。
来源:长沙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