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战略部署,切实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对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财力保障,一直以来,市财政局坚持“一个理念”,建立“一项机制”,突出“一类平台”,做好“两个平衡”,统筹用好多种模式,不断推进重大项目投融资改革工作。
一、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在开展创新政府投融资工作中,坚持以“经营城市”为核心,以“项目自求平衡”为目标,以“城市资源增值收益”为依托,以“资金资源的时间价值”为关键,以“落实市属国企主体地位”为纽带,以“一类领域匹配一批资源”为抓手,更好地提升项目效益和建管养的全生命周期运营,为优化项目管理模式、拓展项目融资渠道提供了科学指引。同时,创新投融资试点工作与城市品质提升、拓展发展空间等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了落实“经营城市”理念的支撑和载体。
二、建立融资联动机制。切实落实市投融资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审议项目实施方案,及时协调解决方案落地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难点问题,积极推动项目实施。与此同时,积极发挥政府投融资工作的归口管理作用,自然资源局、轨道交通局和住建局等部门不断强化政策支撑和资源匹配的关键作用,初步形成了规划资源、整合资源、转化资源的部门联动机制以及政策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一个项目+一个主体+一批政策整合支撑”的联动机制。
三、突出国企优势作用。一方面,以市场化方式整体承接项目建设和运营,有效开展融资,并强化经营和绩效管理责任,提高项目质量、节约管养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资源升值,进而内化为项目收益,促进市属国企取得对应的项目收入,支付后续的还本付息,并赚取资产增值,更好地分享城市经济发展的成果。
四、分类做好两个平衡。根据不同项目性质和特点,区分非经营性和经营性两类项目,统筹处理整体投资的大平衡和具体项目的小平衡。对于非经营性项目,通过财政投资方式解决,做到投资支出应与政府统筹的土地等资源相匹配,实现投入与产出相对称,做到非经营性项目的大平衡;就经营性项目而言,实施单位通过整合经济资源,实现融资和收益项目的小平衡。
来源:中国财政部